各省、自治區(qū)、直轄市文化和旅游廳(局),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:生產性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方式,,主要應用于傳統(tǒng)美術和傳統(tǒng)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,,根據(jù)《“十四五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(guī)劃》和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門《關于推動傳統(tǒng)工藝高質量傳承發(fā)展的通知》的工作要求,文化和旅游部認定99家企業(yè)和單位為“2023—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”(以下簡稱“示范基地”),,一,、明確工作目標示范基地要全面落實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門《關于推動傳統(tǒng)工藝高質量傳承發(fā)展的通知》中有關任務部署,二,、加大支持力度文化和旅游部將在企業(yè)培育,、人才培養(yǎng)、資源對接,、項目服務,、品牌推廣等方面對示范基地予以支持,對于工作扎實有效,、取得較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,、在傳承人以及當?shù)厝罕娭芯哂辛己糜绊懞吐曌u的示范基地予以宣傳,對示范基地在弘揚傳統(tǒng)文化,、服務經濟社會發(fā)展中的生動實踐開展宣傳,,營造有利于示范基地發(fā)展的良好環(huán)境和社會氛圍,三,、完善工作機制示范基地應當于每年12月15日經省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向文化和旅游部報送當年工作報告,,了解本地區(qū)示范基地在項目保護、人才培養(yǎng),、生產經營等方面的情況,,四、規(guī)范名稱使用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”名稱只能用于被認定的生產經營主體,,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”以及與其相近的標識或文字不可作為商標注冊,,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自行制作、偽造,、變造,、冒用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”名稱、標識和文字,,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3月20日附件:2023—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名單.doc,。